在幼兒園里孩子們吃飯時,阿姨則只把飯盤放在孩子面前,大點兒的孩子用勺子就餐,小孩子用手抓著吃。吃飯時間結束,如果沒有吃,飯菜就會被收走。瑞士人是從來不喂孩子吃飯的,孩子若是餓了,他自己就會吃的。
孩子不會做的事,阿姨只是在必要時給予話語上的鼓勵和暗示,大人不強逼他去做,也不包攬。因為這樣可能會抑制孩子的“獨立行為”,而個性受到壓抑的人就只會做那些別人做過的事,而不會做別人沒做的事———沒有獨立性的人,怎么會有創(chuàng)造性呢?
在瑞士商店門前的廣場上,總能看到不少年輕的媽媽將汽車穩(wěn)穩(wěn)地停下來后,便從車廂內抱出嬰兒,然后一只胳膊挎著他,孩子的臉朝外,小胳膊小腿伸著。冷風颼颼的,他們對孩子不遮也不蓋。而在中國,大冷天里抱孩子,大人總是兩只手一上一下地把小家伙摟在懷里,把孩子裹得嚴嚴實實。瑞士人從不這樣做,他們認為,剛生下來的孩子就像一粒種子,需要一定的生長環(huán)境。大人不可過于控制孩子,要給孩子留下自由發(fā)展的空間。比如一只手抱孩子,他的小手小腿就可以自由活動,眼睛可以觀察更多的外界事物,全身可以充分地與陽光、空氣接觸,有利于孩子適應自然環(huán)境。
盡管瑞士是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,但瑞士的不少孩子在16歲以后,就開始離開父母獨立生活。他們打工有的是為了看看這個花花綠綠的世界;有的是為了做職業(yè)興趣分析(瑞士的孩子在上高中以前,很多學校都要為學生進行“職業(yè)興趣分析”,以幫助他們選擇將來的人生道路);還有的是為掙錢交學費或把打工掙的錢全交給了慈善機構……